本诗的作者傅安妮(Annie Johnson Flint, 1866-1932)一生坎坷,三岁丧母,遭寄养家庭苛待,经邻居告发後,被傅氏夫妇领养。安妮在八岁时信主,九岁时开始写诗,少女时曾作曲丶演奏钢琴。 廿岁时养父母双亡,不久她因关节炎发作而不能教书,陷于贫病交迫丶无人照顾之困境。 以後四十年,她一直生活在痛苦中,肢体变形,手指关节毁损,艰辛地握笔在打字机上打下诗句。 安妮的基督徒朋友力劝她凭信心求 神医治。 经专心的读经祷告後,她的结论是「神可以医治,但祂对每一个人有不同的旨意,而 神要以她的软弱来荣耀祂,并确信 神的恩典是够她用的。」 因此她顺服。 安妮的诗引用 神的真理加上她切身的体验,因此广受读者的欢迎;她的诗常被印在贺卡和墙饰上。 本诗的曲调有三,这三个曲调都优美动听,但各予人不同的感受。 常用的是任英(William M. Runyan, 1870-1957)的曲调。任英是慕迪圣经学院的音乐教师。 他在1891年由卫理公会按牧,牧会十多年後,因听力日渐失聪而辞,继在出版社编写宗教杂志与诗集,他的作曲中最有名的是「祢的信实广大」(Great Is Thy Faithfulness)。
另一曲调(圣诗第315首)的作者是史亚瑟(Alfred B. Smith),他就读於茱丽亚音乐学校及慕迪圣经学院。 他在惠敦学院(Wheaton College)读书时,曾和葛理翰博士同寝室,是葛理翰布道团的第一位领唱者。 1941年史亚瑟开始他的音乐出版事业。 1954年他被彼得生(John W. Peterson)聘为音乐编审,他和彼得生曾合作「必有恩惠与慈爱」(Surely Goodness and Mercy)的词曲。
1 条评论:
神未曾应许
神未曾应许,天色常蓝,人生的路途,花香常漫,
神未曾应许,常晴无雨,常乐无痛苦,常安无虞。
神未曾应许,我们不遇苦难和试探,懊恼忧虑,
神未曾应许,我们不负许多的重担,许多事务。
神未曾应许,前途顺利,平坦的大路,任意驱驰,
没有深水处汪洋一片,没有大山阻,高薄云天。
(副 歌)
神却曾应许,生活有力,行路有亮光,作工得息,
试炼得恩助,危难有赖,无限的体谅,不朽的爱。
世人追求宗教,多数是求福泽和平安,然而基督徒的生活中,经常遇到试炼且与灵命成正比。 这首诗的正歌叙述实情,副歌则告诉我们有 神相助的真谛。
本诗的作者傅安妮(Annie Johnson Flint, 1866-1932)一生坎坷,三岁丧母,遭寄养家庭苛待,经邻居告发後,被傅氏夫妇领养。安妮在八岁时信主,九岁时开始写诗,少女时曾作曲丶演奏钢琴。 廿岁时养父母双亡,不久她因关节炎发作而不能教书,陷于贫病交迫丶无人照顾之困境。 以後四十年,她一直生活在痛苦中,肢体变形,手指关节毁损,艰辛地握笔在打字机上打下诗句。 安妮的基督徒朋友力劝她凭信心求 神医治。 经专心的读经祷告後,她的结论是「神可以医治,但祂对每一个人有不同的旨意,而 神要以她的软弱来荣耀祂,并确信 神的恩典是够她用的。」 因此她顺服。 安妮的诗引用 神的真理加上她切身的体验,因此广受读者的欢迎;她的诗常被印在贺卡和墙饰上。
本诗的曲调有三,这三个曲调都优美动听,但各予人不同的感受。 常用的是任英(William M. Runyan, 1870-1957)的曲调。任英是慕迪圣经学院的音乐教师。 他在1891年由卫理公会按牧,牧会十多年後,因听力日渐失聪而辞,继在出版社编写宗教杂志与诗集,他的作曲中最有名的是「祢的信实广大」(Great Is Thy Faithfulness)。
另一曲调(圣诗第315首)的作者是史亚瑟(Alfred B. Smith),他就读於茱丽亚音乐学校及慕迪圣经学院。 他在惠敦学院(Wheaton College)读书时,曾和葛理翰博士同寝室,是葛理翰布道团的第一位领唱者。 1941年史亚瑟开始他的音乐出版事业。 1954年他被彼得生(John W. Peterson)聘为音乐编审,他和彼得生曾合作「必有恩惠与慈爱」(Surely Goodness and Mercy)的词曲。
在香港及东南亚常用的曲调是杨伯伦所作,歌名改为「神的应许」, 他因作此曲,广受赞赏而开始了他业馀写作圣诗的生涯。
(转载自http://www.mbcsfv.org/chinese/library/hymncampanions/057.html)
发表评论